原本三、四个月大时可以和陌生人平静相处的小孩,在成长到七个月大之后,就会对照顾者开始产生依赖,并且会在陌生人靠近时出现紧张的表情。幼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学会了分辨熟悉与陌生的环境,知道谁是亲近的人,谁是陌生人。 这阶段的幼儿可能当妈咪不在时就会哭闹,因为他觉得最重要的照顾者离开,让他失去了依靠。此时,小孩身边若有其他平常也会依附的对象,例如:爸爸、阿公、阿嬷等,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那么可能就不会有分离焦虑的哭闹状况发生。 分离焦虑是会消失的 而且随着小孩逐渐长大,明白东西不会无故消失,亲人离开之后会再回来的概念后,大约1岁半后分离焦虑就会慢慢消失。但是若到了学龄前还有分离焦虑的情况发生,就要注意小孩是不是有心理情绪上的问题。 其实正常良好的依附关系是照顾者离开后,小孩可能会哭闹,但是过一下子就会停止哭泣,等到照顾者回来之后,小孩会去迎接。要建立这种关系,平常就要给予小孩足够的关心与呵护,并经常陪伴他、安慰他。 五大建议缓解分离焦虑: 1.如果你知道你将外出,将外出时间安排在小孩睡觉或吃饱后:因为当幼儿肚子饿或想睡觉时,对于分离会更加敏感。 2.平常让小孩也和其他依附者亲近:有其他依附者会让小孩在主要照顾者离开之后不会太紧张,能很快停止哭泣并将注意力转向。 3.好好地说再见和安抚的话:不应该偷偷离开,也不应该难分难舍,以免造成小孩更强烈的不安。只要明确地让小孩知道你只是暂时离开,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小孩是会了解的。 4.平时在家里进行短时间的分离练习:例如幼儿自己爬进另一个房间时,不用立即跟随,先让他习惯短暂没有照顾者的时间。或是你要暂时去其他房间时,就要先告诉小孩你要去哪里一会儿就回来,让他有和照顾者分离的经验。 5.到新环境时,让小孩带着他熟悉的东西:这能让他有安全感,也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