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小的则脏气安定没有胁下作痛的病;肝脏大的就会逼近胃部上迫
肝脏小的,则脏气安定,没有胁下作痛的病;肝脏大的,就会逼近胃部,上迫咽喉,胸中膈塞不通,并且胁下疼痛。肝脏位置高的,就会上支胸膈,并且胁下拘急,发为息贲;肝脏位置低的,则胃部安和,胁下空虚,因为空虚就容易感受外邪。肝脏坚实,则脏气安定,外邪难以伤害;肝脏脆弱,则多患消瘅,而易被外邪所伤。肝脏的位置端正,则肝气和利,不易为外邪伤害;肝脏的位置偏倾的,则胁下也会偏痛的。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凑:充聚。?(miǎo):胁下空软处。
季胁:相当于侧胸第十一、十二肋软骨处。此处为肋骨之末端,故称季胁。
脾脏小的,则脏气安定,外邪难以伤害;脾脏大的,就会经常影响腋下胁上空软部分作痛,走路不快。脾脏位置高的,胁下空软处会牵引季胁作痛;脾脏位置低,就向下加于大肠之上,常受邪气伤害。脾脏坚实的,则脏气安和,难被外邪所伤;脾脏脆弱的,就会患消瘅病,容易为外邪侵害。脾脏位置端正,则脾气和利,不易为外邪伤害;脾脏位置偏倾,就容易发生胀满。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尻(kāo):尾骶部的通称。
肾脏小的,则脏气安定,外邪难以伤害;肾脏大的,则常患腰痛,不能俯仰,容易为邪所伤。肾脏位置高,经常有脊背疼痛,不能俯仰;肾脏位置低,就会腰尻部疼痛,不能前后俯仰,且有狐疝。肾脏坚实,就没有腰背痛;肾脏脆弱,就多病消瘅,容易为邪气所伤。肾脏位置端正,则肾气和利,不易为外邪伤害;肾脏位置偏倾,就会经常发生腰尻偏痛。以上这二十五种变化,是人经常发生的疾病。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者,心高;小、短、举者,心下。长者,心下坚;弱以薄者,心脆。直下不举者,心端正;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héyú):胸骨下端蔽心之骨,或名鸠尾、蔽骨,即胸骨剑突。
黄帝说:怎样知道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与偏倾呢?
岐伯说:皮肤红色,纹理细密的,心脏就小;纹理粗疏的,心脏就大。看不见胸骨剑突的,心脏的位置就高;胸骨剑突小,短而鸡胸的,心脏的位置就低。胸骨剑突长的,心脏就坚实;胸骨剑突弱小而较薄的,心脏就脆弱。胸骨剑突直下而不突起的,心脏就端正;胸骨剑突偏在一面的,心脏就偏倾不正。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