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矣且父母
46.3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矣。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袵,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郄:通“隙”。
现在君臣之间的接触交往,并没有父子之间那样的恩泽,而君主却想用德行道义去控制臣下,那么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出现裂痕了。再说父母亲对于子女,生了儿子就祝贺他,生了女儿就把她杀了。子女都是父母所生,但是儿子却受到祝贺,而对女儿却把她杀了,这是因为父母亲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利益、从自己的长远利益打算的缘故啊。所以,父母亲对于子女,尚且以盘算对自己是否有利的观念去对待他们,更何况是没有父子之恩的君臣呢?
46.4今学者之说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是求人主之过父母之亲也,此不熟于论恩,诈而诬也,故明主不受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法;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官。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故其任官者当能,其赏罚无私,使士民明焉:尽力致死,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不可以霸王矣”2。
审:明。2不可以:“不”为衍文。
现在学者游说君主,都叫君主去掉求利的思想,而从相爱的原则出发,这是要求君主对臣民的爱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一种不善于讨论恩爱的无知之谈,是一种欺骗和杜撰,所以英明的君主是不接受的。圣人治理国家,明确地制定法律禁令,法律禁令明白清楚了,那么官府就能依法办事;坚决地实行赏罚,赏罚不偏私了,那么民众就能为官方出力。整个官僚机构治理好了,那么国家就富裕了;国家富了,那么兵力就会强大;这样,称霸称王的大业也就能建成了。称霸称王,是君主最大的利益。君主怀着这称霸称王的大目标来治理国家,所以他任用官吏的时候要求有相当的才能,他进行赏罚的时候就没有偏私,使战士民众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尽力拼命,那么功劳就可以建立而爵位俸禄就可以得到,爵位俸禄得到了,那么荣华富贵的事业就成就了。荣华富贵,是臣子最大的利益。臣子怀着这荣华富贵的大目标去做事,所以他们的行动即使很危险也能坚持到死,他们的力量即使花光了也没有什么怨恨。这叫做“君主对臣下不讲仁爱,臣下对君主不讲忠诚,就可以称霸称王了”。
46.5夫奸,必知则备,必诛则止;不知则肆,不诛则行。夫陈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不知,则曾、史可疑于幽隐;必知,则大盗不取悬金于市。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且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动作则欲其安利也,行身则欲其远罪也。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2,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3;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曾、史:见26.2注。2关:措置。3推:行。
- . 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矣且父母[图]
- 况复秦兵 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图]
-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信从;给敌人一点好[图]
- 其济水古水名现今已经不存在历下济南市区此处自古以泉水多而闻名[图]
- 始皇帝三十五年 使蒙恬除直道 道九原 抵云阳 堑山堙[图]
- * * *背景回放本篇选自《战国策·卷五,秦三》本文包括了范[图]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图]
- 字方回卫州(今属河南)人他自说是唐诗人贺知章的后代家藏书万余[图]
- 瞻看的意思溯,源战国时期秦国强大经常侵扰周围的诸侯国对其他诸[图]
-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图]